校園性侵事件頻發,勢態令人擔憂 文:劉建誠、丁煌

近日,社會廣泛譴責發生在大學迎新營的不當性行為與涉嫌性侵事件。全社會一片嘩然,肇事者不僅涉嫌干犯違法行為,也同時給受害者造成嚴重心理創傷。事件本身也給特區青少年守法意識不足的觀念響起了警鐘。

性侵行為會對受害者心理健康上產生深遠影響,受害者大多會感到恐懼、羞恥與自卑。這些不幸的經歷也會導致長期心理問題,包括創傷後應激障礙。性侵事件還可能對整個社會人士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為人們帶來不安感,減弱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引發外界對社會道德價值觀未來發展的擔憂。

大學迎新營中的性侵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大家予以譴責。性侵事件各色各樣,從以前被容忍的不雅行為,例如早前的「Happy Corner」(一種欺凌式傷害性身體遊戲)到更嚴重的違法行為,包括性騷擾與涉嫌強姦,這種性侵事件嚴重性升級的趨勢令人非常不安。

這些性侵事件不僅使全社會感到震驚,也引伸出許多更深層次的考憂。首先,性教育對於防止性侵事件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研究顯示,許多本港中小學與大學為學生提供性教育資訊非常不足或缺乏。本港性教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

(1) 內容不足。許多學校的性教育課程過於簡單化,只注重基本的生理知識教育,大多忽視性別平等、相互尊重與個人私隱界限等關鍵領域。缺乏全面性教育導致學生對健康性關係一知半解。

(2) 不及時教育方式。許多學校在性教育發展方面遲遲未能完善,一般是在學生之間已經發生不適當性侵事件之後才介入處理問題。沒有完善而及時教育使學生缺乏應對性侵風險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3) 性教育質素參差不齊。不同學校之間的性教育質素存在很大差異,有些學校根本沒有提供性教育。這種不一致性教育方式使部分學生無法接觸到適當的性教育,使他(她)們面對性侵事件時特顯無助。

大學迎新營不當性行為/性侵事件凸顯本港在社會層面、道德標準與心理健康狀況都存在問題,大學管理者不但應採取措施確保學生人身安全,而且要展開工作促進學生們都具備一個健康的價值觀。

這類事件反映本港一些年輕人明顯視法律如無物,與之同時又顯示出他(她)們缺乏尊重他人與自我約束的意識。起因可歸納於社會價值觀的不良變化、不適當教育與家庭環境影響。因此,各教育機構應加強道德與正確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原則。

在迎新營性侵事件中,受害者直至活動結束才公開事件。這表明受害者對性暴力與各人自身是否准許事宜認識不足,大大增加受害者對如何處理此類情況的不確定性。大學應提供全面的性教育,包括自身是否准許、性別平等、性暴力預防等方面的培訓,來提高學生對身體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

此外,據報導在迎新營性侵事件中「組爸/媽」與「組仔/女」之間關係疏離,這可能是導致案件處理困難倍增的原因。大學應鼓勵不同級學生之間建立更多的互相支援系統與完善校園社區結構,幫助學生建立更緊密友誼與互信關係。這些措施都有助於增加學生之間的良好關係,共同面對挑戰。大學也應建立有效舉報機制,鼓勵學生舉報不當行為,同時確保舉報人隱私與安全受到保護。相關機構應主動介入調查懷疑個案,對違法者採取嚴厲措施,以體現尊重社會公德的立場。

各教育機構應把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公德教育放在首位,採取措施防止不當行為,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弘揚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準則。這需要學校、家庭與社會各界通力合作,確保年輕一代成長為負責任、受人尊重的社會新力軍。

為加強社會公德、性教育與維護年輕一代心理健康,政府與全社會應採取以下措施:

(1) 教育機構提供全面性教育課程,涵蓋性別平等、自身是否准許、尊重與個人私隱界限等主題。性教育應從早期開始,並不斷更新以緊跟社會變遷。

(2) 政府機構與非政府組織加大力度提高對性侵犯與性騷擾認識度。這些舉措可包括提高公眾意識、為學員提供預防與應對策略,提高公眾意識活動、舉辦講習班與培訓計劃。

(3) 教育機構應為性侵行為受害者建立支援網絡,包括提供心理諮詢與支持服務。這些網絡可以幫助受害者應對心理創傷並鼓勵受害者舉報事件。

(4) 法律制度應對性侵犯與性騷擾犯罪者施加更嚴厲懲罰,以起震懾作用。同時,應對虛假指控的個人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

以上措施將有助於創建一個更安全、更有相互尊重氣氛的社會,同時也能保障每個人的心理健康。

(閱讀英文版)

【CDTT Newspaper Article】Lau Kin-shing:School-related sexual assault incidents reflect a disturbing trend (China Daily HK Edition, 8 Aug 2023)

https://www.chinadailyhk.com/article/350012#School-related-sexual-assault-incidents-reflect-a-disturbing-trend

文:劉建誠(左)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
(IAPC)催眠課程簽證講師、中國高級心理諮詢師及課程導師、中國高級企業EAP諮詢師

文:丁煌(右)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